2025年中期全球经济展望:后关税时代的经济变化
Istock 1247194186
  • 经过上半年缓慢但平稳的增长后,预计全球GDP增长将在2025年下半年放缓。尽管市场情绪已从4月的关税冲击中逐渐恢复,但持续的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将继续对全球增长造成压力。

  • 近期的通胀前景因最近美国新实施和计划中的关税政策以及外汇波动而变得复杂。我们预计美国的通胀将上升,而欧盟和东亚的通胀将放缓。

  • 在全球政策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 各国政府为提振本国经济持续加大支持支出。这将显著加剧财政失衡,推高债务偿付成本。

  • 新兴亚洲正试图通过积极的政策来应对全球逆风。中国正在为消费和“新经济”部门引入更多政策支持,而印度则专注于国内消费、基础设施、绿色能源和数字化。在东盟市场中,关键的政策重点是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2025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前景受到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日益上升的财政失衡问题的影响。

上半年,贸易的前置效应可能有助于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出现收缩,但将被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的增长所抵消。根据世界银行[1],经合组织(OECD)[2]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 的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计将放缓至2.3%至2.9%之间(低于2024年的3.3%)。这些预测均基于贸易壁垒将持续高企,从而抑制全球需求。尽管面临这些挑战,IMF预计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地区,将在2025年以4.5%的相对稳健速度增长,虽较2024年的5.3%略有放缓。

4月"解放日"关税公告可能一度冲击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但此后已逐步恢复。在现行90天关税暂停期(原定7月9日截止,现已延至8月1日)内,G4经济体的6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和消费者信心指标均趋于稳定。市场情绪的改善也体现在金融市场环境的缓和上。

图1:主要经济体的消费者信心已从2025年4月的低点回升

数据来源:CEIC

 

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总体呈下行趋势。在美国,较高的关税和美元走弱预计将逐步传导至更高的生产端成本及消费价格。但截至目前,其对美国通胀的影响仍相对有限——美联储青睐的核心PCE物价指数5月同比仅微升至2.7%。不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采购经理人指数(ISM PMI)数据显示,潜在价格压力正在增强(图2)。

另一方面,欧洲和亚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可能面临日益加剧的通缩压力,这既源于全球需求放缓,也受到近期本币对美元升值的拖累。

 

图2:美国制造业与服务业PMI价格指数显示潜在通胀压力上升

数据来源:CEIC、ISM

全球货币政策普遍呈现审慎宽松倾向,各央行正以不同步调推进降息。欧洲、中国与东亚地区预计将加快降息节奏,而美联储可能仍需观察关税政策对通胀预期的实际影响,待获取更多数据后才会考虑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随着各国寻求刺激经济增长,全球财政支出预计将普遍增加。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分裂进一步巩固了财政扩张的必要性,这从德国放弃财政保守主义的转变以及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中增加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得到了体现。预计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与GDP的比率将达到90%,并且多个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和英国)的比率将超过100%,对于许多新兴市场来说,债务增长速度也超过了收入和GDP的增长。[4]

美国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BBB)预计到2034年将美国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22%至129%,高于基准预测的117%[5]。与此同时,日本计划在2025年继续增加国防和社会保障支出[6]。其他地方的国防预算也在上升——欧盟计划到2030年投资高达8000亿欧元用于国防能力。[7]

财政失衡过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影响,包括推高借贷成本、对私营部门的挤出效应以及加剧经济脆弱性。美国和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近期攀升,部分原因正是出于对财政状况的担忧(以及通胀忧虑和央行购债规模缩减),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这些经济体的长期偿债成本。

 

图3:全球公共债务占GDP比重预计将持续攀升

数据来源:IMF WEO database April 2025

 

中国:针对消费和"新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对冲外部环境压力

在中国,2025年下半年经济将是在政府刺激驱动的稳定措施与外部逆风之间寻求平衡,而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拖累和通缩压力更增添了复杂性。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中国仍将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8],这显示出政府对国内经济的强力政策支持。

中国将2025年财政赤字率目标从3%大幅上调至4%[9] ,这一举措为近十年来所未见。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目标也获提升,货币政策取向则在延续14年后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政府支出增加——特别是对社会政策、转移支付和医疗服务的投入,以及以旧换新激励政策和最低工资机制调整等措施,预计将为消费需求提供支撑[10]

这些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五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服务业展现出较强韧性。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消费意愿逐步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消费表现尤为明显。然而,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仍在拖累城镇居民消费信心。尽管政府稳楼市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对GDP增长的拖累,但房价仍处下行通道,房地产开发投资依旧疲弱。

对外经贸方面,潜在的中美关税协议或带来暂时性缓和,但美国对华进口关税预计将维持在55%[11]的高位,叠加针对钢铁、电动汽车等特定行业的特别关税,仍将显著抑制双边贸易增长。出口"抢跑"效应的消退预计将拖累下半年经济活动——6月制造业PMI已提前预示收缩态势。鉴于经济碎片化与竞争的基本性趋势,贸易拖累或将持续存在,出口企业将继续加速开拓其他快速增长市场,以抵消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

另一个战略重点—— "新经济"(涵盖清洁技术、数字经济和高科技制造领域)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清洁技术产业(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太阳能光伏)与数字经济(含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均达到10%[13](图4),预示着这些领域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引擎。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最为突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00万辆,同比增长34%,其中22%用于出口。在国内市场,政府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消费接受度。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国清洁技术出口(含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约43%流向海外新兴市场,较2022年的24%显著提升[14],这表明在其他地区设置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南方"市场的开拓正在深化。

 

图4:清洁能源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

数据来源: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印度:基于强劲消费需求、基础设施投资及新增可持续动力的多维度增长

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重塑经济格局的背景下,印度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拉动,2025年印度实际GDP增速将达6.2%,2026年为6.3%。由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较低,印度经济较好地规避了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并有望从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获益。

通胀持续回落(5月CPI同比上涨2.8%)叠加6月货币政策宽松,为私营部门消费和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图5)。2025-26财年预算案宣布的中产阶级减税政策[15],有望进一步提振消费动能。此外,政府资本支出持续增长——对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正在产生显著的经济乘数效应。

 

图5:印度通胀与利率下行助推私营部门投资与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CEIC, RBI

 

绿色能源与普惠金融正获得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广泛关注[16]。2024年,印度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了14%,多个大型绿色能源项目正在推进中。数字支付领域持续强劲增长,2024-25财年交易量同比提升35%[17]。高达87%的数字技术普及率为金融科技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总体而言,在外部风险相对缓和的背景下,印度经济正呈现多维度增长态势:强劲的消费需求、政府基础设施支出、低通胀与低利率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及数字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能,共同构成了其经济增长的坚实支柱。

 

东盟:外部压力催生区域一体化战略机遇

东盟经济体拥有多元化的增长动力支撑。2025年,东南亚地区GDP增速预计将达4.7%[18],但这一整体数据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该地区正受益于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及"中国+1"战略;另一方面,贸易阻力加剧意味着外部增长与投资在短期内仍可能放缓。以越南、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尤为脆弱——其中越南因对美出口占比较高,受美国关税政策[19] 影响最为显著。在商业不确定性高企的背景下,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速预计也将放缓。

印尼和菲律宾凭借强劲的内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韧,有望领跑区域经济增长。另一重要支撑来自旅游业——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游客量已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此外,温和的通胀水平和审慎的财政政策,为运用货币与财政工具刺激经济提供了充足空间。

在外部挑战加剧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正加速成为关键战略对冲工具。该地区年轻且持续增长的人口结构,叠加既有的供应链优势,为深化区域合作创造了独特机遇。 目前东盟内部贸易额仅占其贸易总量的22%,远低于欧盟60%的水平[20]——这一差距恰恰预示着释放新增贸易流的巨大潜力。

2025年5月发布的《东盟2045愿景框架》[21] 以构建无缝区域市场、共建供应链体系、提升贸易通道与物流合作水平、发展共享数字基础设施为四大战略支柱。目前,劳动力流动、电网互联和实时支付系统对接等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据估算,全面落实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有望在2030年前提升区域GDP增长5%。

 

总结

2025年下半年全球增长前景显示,世界正处于战略转型期。随着各经济体对美关税政策和碎片化的世界秩序作出反应,亚洲各国正在以多样化方式作出回应:中国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刺激消费,并向"新经济"领域转型;印度凭借强劲内需、政府资本支出、绿色投资和金融科技动能持续展现韧性;东盟各国则通过深化经济一体化来应对外部脆弱性,将其作为战略对冲手段。这些转变共同预示着全球增长格局正在重构——政策协调、国内市场培育以及适应世界秩序变革,将成为新时代的关键命题。

 


[1] 全球经济展望: 全球经济面临贸易相关的阻力,2025年6月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政策转变下的关键时刻,2025年4月

[7]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采取防御行动以保护欧洲民众 (Acting on defence to protect Europeans),2025年3月28日

[8] 《人民日报》:2025年全国两会: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5年3月6日

[9] 《人民日报》:2025年全国两会: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2025年3月6日

[11] 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中美达成贸易框架协议及本月其他重要国际贸易动态US-China trade framework agreed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trade stories to know this month,2025年6月17日

[15]印度财政部  India Ministry of Finance:2025-26年度印度联邦预算摘要 (SUMMARY OF UNION BUDGET 2025-26),2025年2月1日

[19] 根据《越南简报》报道,在越美贸易协定达成后,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加征了20%的新关税,并对转口贸易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 美国对越南出口加征关税:新政策框架分析 (US Tariffs on Vietnamese Exports: Analyzing the New Framework),2025年7月3日

[20] 东盟统计简报核心数据摘要ASEAN Statistical Brief,东盟内部商品贸易动态探析 EXPLORING INTRA-ASEAN MERCHANDISE TRADE DYNAMICS,2025年5月

[21] 《东盟2045:我们的共同未来》愿景报告摘要 (ASEAN 2045: Our Shared Future)


 

免责声明

鼎睿在本文档中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用途。本公司无法就有关信息或任何其他有关信息其所呈现、引用或暗示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或适用性作出任何陈述或保证。阁下应独立验证所有关键信息的正确性,鼎睿对依赖本文档提供的信息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失均不承担责任。

本文档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和/或数据均为本文档发布之日提供,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对于任何人士基于本文档或通讯中包含的任何陈述、事实、文字、图形、数据或观点表达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而遭受或可能遭受的任何损失,鼎睿及其关联公司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本文档中所包含的信息仅供阁下作内部参考。未经鼎睿事先书面许可,阁下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电子、机械、影印、录影或其他方式)复制、存储或传播本文档的任何部分。在收到本文档之前或之后,鼎睿提供与本文档有关的任何其他信息,无论是口头、书面或任何其他形式,均受本免责声明约束。

本文档不构成任何意见或建议,阁下不应依赖或视其为替代与任何特定情况有关的意见或建议。

© 2025鼎睿再保险有限公司。

 

 

选择鼎睿
为您保驾护航
联系我们
获取新颖洞见和创新解决方案
加入我们
展开充满热情、意义非凡和成长空间广阔的职业旅程